人气数22228
作品数1
关注数0
粉丝数0
杨馨茹

杨馨茹

美术史论系

毕业论文资料集

类别
史论

目录

一、研究资料收集

1、图像资料

2、文献资料

二、研究综述

1、本文主题:

2、研究价值和意义:

3、研究现状:

三、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一、研究资料收集1、图像资料

《晚宴》朱迪·芝加哥 1979年 混合材料 

《玛丽莲·梦露》安迪·沃霍尔 1962年 布面丙烯

 

 

 

2、文献资料

著作:

《失落与寻回——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琳达·若克琳

《安迪·沃霍尔的哲学》安迪·沃霍尔

 

学术论文:

[1]王海慧. 安迪.沃霍尔作品《金色的玛丽莲.梦露》赏析[D].四川美术学院,2017.

[2]孙峥.让我成为你的镜子——解读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系列[J].荣宝斋,2016(05):264-271.DOI:10.14131/j.cnki.rbzqk.2016.0243.

[3]孙峥,邵亦杨.“让我成为你的镜子”——解读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系列[J].缤纷,2015(Z2):157-159.

[4]郝文杰.本真的沉沦与物性的遮蔽——安迪·沃霍尔艺术之质疑[J].艺术百家,2007(05):191-192+166.

[5]韩祥翠.性别与权力:朱迪·芝加哥《晚宴》与罗小平《会议的秘密》之对照[J].雕塑,2020(03):26-29.

[6]潘云嫚,张天佐.以作品《晚宴》论朱迪·芝加哥艺术中的隐喻符号及其美学特征[J].美术大观,2019(09):84-85.

[7]赵文秀.从奥基弗与朱迪·芝加哥的绘画浅析女性主义艺术[J].艺术评鉴,2018(15):25-26.

 

 

 

二、研究综述1、本文主题:

艺术作品中女性的形象是一种常见的题材,但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以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两件作品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和朱迪·芝加哥《晚宴》为例,从性别、艺术作品符号角度进行解析,探讨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女性符号的特点和变化。在传统社会中,女性一直处于弱势,被男权压抑,六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空前发展各种消费主义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然而在繁荣美好的背后却是黑暗的。消费主义的刺激下,商品不仅是真实存在物品,还有人们的欲望。安迪·沃霍尔在当时的玛丽莲·梦露死亡一事件感觉到当时受到消费意识影响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的悲惨命运,由此创作出大量的有关玛丽莲·梦露形象的作品,用梦露的微笑和红唇暗示着商业社会中女性在资本的操控下沦为商品。在此背景下,1974年到1979年之间,另一位女性艺术家朱迪·芝加哥和她的团队共同完成大型装置艺术作品《晚宴》,用女性身体的符号对父权进行反击。

两件作品无论从作者性别还是创作的时间、立场都有所不同,但这两件作品都是将女性的形象幻化成特殊的符号或者图像来呈现,因此本文也将从图像学研究的角度对比两件作品探讨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性在社会背景下的状态,以及女性权利意识觉醒由此掀起的反抗男性主导话语权的艺术运动。

自古以来,女性在艺术中常以裸体的形象出现,女性身体的部位作为性与欲望的代名词,在父权社会体制下,女性成为男性彰显欲望和权力的存在。研究这两件作品也是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研究,作品的创作离不开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环境,透过作品折射出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诟病。作为男性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将梦露的形象通过反复印刷呈现出来,利用色彩鲜艳的图像强迫人们直面消费社会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朱迪·芝加哥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艺术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她大胆的将女性的器官融合在瓷器作品上,是对传统习俗和道德的公然反叛。70年代可以说是西方女性艺术史的分界点,1971年琳达·若克林发表的文章《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该文首次对艺术史被男性主导指出质疑,为后来女性主义艺术奠定基础。受到琳达的影响,七十年代涌现出大量的杰出女性艺术家,她们的作品告诉人们女性也可以在艺术史上留下完美的画卷。

2、研究价值和意义:

女性艺术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近几年也非常活跃,但由于父权主义思想长期根治人们传统思想观念,女性的话语权仍然被父权压抑,解放女性艺术也是解放女性。通过这两件作品形式手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品背后社会心理特点,也能感受到在这个社会环境下人的状态,美国社会对女性的物化和压迫被艺术家创作为一个个生动的图像符号,从这些符号中探寻女性在社会中生存、反抗的历程。对现在发展女性艺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3、研究现状:

目前专门研究作品《玛丽莲·梦露》和《晚宴》的文章较少,在研究波普艺术和女性主义艺术领域还是有研究安迪·沃霍尔和朱迪·芝加哥的作品,但是两者结合对比研究暂时还没有。相较于《晚宴》,《玛丽莲·梦露》这件作品的相关研究要多一些,大多数文章将《玛丽莲·梦露》这件作品作为安迪·沃霍尔的代表作进行解读,从波普艺术的创作手法出发,对安迪·沃霍尔创作的方式进行解读,尤其是对这种独特的具有商业性的丝网印刷手法,以及他对于后现代艺术做出的贡献。主要观点是将安迪·沃霍尔的作品迎合了美国消费主义社会背景下机械化、商业化的特点,在贴合大众消费心理的同时对社会现状的暗讽。目前研究《晚宴》这件作品文章比较少,大多是将朱迪·芝加哥和女性主义结合研究,从社会背景出发,探讨朱迪·芝加哥在打破传统,与父权主义社会的强烈质疑与颠覆。虽然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但是从现有的研究资料来看,这两件作品都有着共同之处,从政治上都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的反讽,着力于将身陷泥潭的人们唤醒。安迪·沃霍尔从男性的角度出发运用的波普艺术相对诙谐幽默的语言以玛丽莲·梦露的形象暗喻消费社会背后的黑暗。朱迪·芝加哥则以一位女性艺术家的身份大胆地将女性的身体部位展现出来,打破以往艺术被男性垄断的局面。

在网络上找到的一篇文章《金色玛丽莲·梦露》赏析——论消费社会意识形态下女性被物化的命运,作者王海慧通过对这件作品进行解读,从安迪·沃霍尔创作时期美国消费社会现状的研究出发,提出作品背后的悲剧故事“梦露之死”的原因。他指出在消费社会的驯服下,商品不再是简单的物品,也可以是人内心的欲望,而梦露这位名气十足的好莱坞女星被资本冠以“商品”的符号,成为男性欲望的消费品。此外他还在文中提出,资本家利用女性的身体刺激消费就是一种对女性的物化。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将《玛丽莲·梦露》这件作品结合当时美国的社会环境进行解析,通过分析梦露的生平看到当时消费主义社会是如何对待女性,以及资本和流行文化如何物化女性。

孙峥的《让我成为你的镜子——解读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系列》这篇文章中,作者从大众传媒的图像观看方式入手,探讨了被看者与观者的关系和命运问题。他揭示了梦露在消费社会下沦为被观看的结果,安迪·沃霍尔利用机械生产印刷的方式强化了代表梦露的符号。又从观者的角度,大众的观点也是被资本社会所控制的,受到社会政治的影响。他认为安迪·沃霍尔正是用这种迎合消费社会的创作方式,让观者置身于消费社会的陷阱中,来警醒其中人们的处境。

《本真的沉沦与物性的遮蔽——安迪·沃霍尔艺术之质疑》这篇文章中作者郝文杰从安迪·沃霍尔自身和作品的内涵出发,指出《玛丽莲·梦露》这件作品表达的是安迪·沃霍尔在大众文化自我的沉沦,他所做的不过是梦露打扮成一个“物”,在梦露的脸上看不到任何内在的生气。他认为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与他本人的人生态度有关,他也是身处消费社会中的一员,同样热爱美国的商业文化,在沉醉于大众文化的同时又参与到复制这种文化的艺术中。作者对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提出批判性的见解,他反对这种艺术家迎合商业物化的创作态度。通过这篇文章也使我对安迪·沃霍尔的创作理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社会环境对艺术家作品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安迪·沃霍尔作为男性他的梦露系列作品虽然带有对女性悲惨命运的同情和揭露,但仍然摆脱不了男性视角下带有物化女性的特点。

潘云嫚、张天佐的文章《以作品晚宴论朱迪·芝加哥艺术中的隐喻符号及其美学特征》中,对《晚宴》这件作品进行详细的解读,指出朱迪·芝加哥通过特定的符号传达她的艺术主题,唤醒女性觉醒意识,找回女性的价值。概括出朱迪·芝加哥的隐喻符号具有意像性、抽象性、组合性的美学特征。将隐喻符号的特征和寓意融入到女性主义中,在七十年代美国社会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从性别、人性、社会等角度,创造出一系列反叛有寓意的隐喻符号,揭露了社会的潜在规则。

《性别与权力:朱迪·芝加哥<晚宴>与罗小平<会议的秘密>之对照》一文中,作者韩祥翠将《晚宴》与《会议的秘密》这两件装置艺术作品对比研究,从命名、展现形式、隐喻内涵等方面出发解读两件作品。对于《晚宴》这件作品,作者认为朱迪·芝加哥的艺术理念与社会政治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女性长期处于“第二性”的失语地位决定了作品的主体是女性。用女工代表的瓷器作为作品的装饰,复杂繁琐的装饰风格强调了女性的特点。与《会议的秘密》所属的波普艺术具有极大的不同。朱迪·芝加哥大胆地使用女性阴户意象的符号作为瓷盘的装饰,突破了女性在西方男性眼中的刻板印象。

《玛丽莲·梦露》和《晚宴》这两件作品看似并没有太大的关联,但两者在研究西方女性主义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艺术运动是一场精神文化运动,只有彻底地反击父权主义的压迫,才能让女性能够正视自我、找回自我价值。时代的不停改变,长期处于被动、压迫的六十年代女性在七十年代逐渐苏醒,她们的声音值得我们去倾听。

三、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春天如约而至

——记疫情下的生活随笔

2022年已经进入春天,阳光洒在中华大地上,但是有阳光的地方也就有黑暗的存在。回望过去,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三年,我很怀念从前那些没有口罩、没有健康码、没有核酸检测的自由时光。虽然目前回不到那样的日子,但是我们要时刻铭记那些始终奋斗在抗疫前线的工作者。秉持着不为国家添麻烦的原则,我在这样明媚的春日午后坐在窗前,看着外面街道的生机勃勃不由得感叹生命的美好,正是这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更不能让这场病毒肆虐地侵害。

我还记得19年的冬天,疫情当前中国人民空前团结。领导者们审时度势,统筹指挥疫情防控;冲锋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治安人员枕戈待旦,时刻准备着投身战斗;坚守在物流和补给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全力保障物资的精准及时投放;教师们无论是在讲台上还是直播间里,都依然鞠躬尽瘁,不仅给学生们传授知识道理,还讲授国人在危机面前的无限智慧和博然襟怀;而学生们也愈加勤奋刻苦,特殊时期特殊的学习形式从未动摇他们的信念,反而使他们更加专注,认真。

忧患意识,底线思维。这是我们的祖辈提出的深刻真理,是领导人治国安邦的重要依据,更是千百年来流淌在国人血脉里的处事智慧。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毛主席也曾说:凡事要做最坏的打算,但要往最好的方向努力。这充分体现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也给身处险境的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忧患忧患,我们到底需忧何患?显然,这次疫情之根源很大可能来自于野生动物,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改善我们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弃索取而择共存,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真诚地与我们的邻居友好相处,这样才能长期持续地共同发展。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速度之快,威力之猛,使得世界不断聚焦中国防控疫情的成功经验,认为中国采取 “最勇敢、最灵活和最积极的” 严格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情,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中国战 “疫” 的速度、决心和力度是世界的榜样,应当学习中国的应对措施。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大风大浪,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难。我们都能遇浪而不倒,濒临绝境而不亡。一往直前,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创造了许多奇迹。在于我们祖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每个人都能为此做出贡献,并不需要多么复杂,乌云遮不住太阳,阴霾终将会过去,努力一定不会被辜负。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这次的疫情将是中国崛起道路上的一个挫折,道阻且长,只要我们要同心协力,团结力量就可以渡过难关!

今年寒假回家我也积极主动向社区报备,接受为期14天的居家隔离,漫长的隔离期间是医护工作者每日为我进行核酸检测,并且在生活上给予很多帮助。他们就像一颗颗小齿轮默默无私奉献,带动国家这个大机械的运动。现在全国各地一旦出现疫情,从地方到人民都能积极响应,及时展开防疫抗疫工作。

我想疫情可能不会很快过去,它或许给我们留下的回忆是遗憾地、惋惜的、痛苦的……它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但它也带给我们面对困难不畏艰险的勇气。最后,我要在此致敬所有还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你们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抗“疫”战场上,这些白衣天使让我们感到安心。他们的默默坚守,为我们筑起了牢不可破的“生命防线”。又是一年草长莺飞,春雷的涌动敲击着季节更替的时钟,今年的春天如约而至。

 

 


发布评论